如果你来到法国里昂,
最好花点时间去参观下中法大学,
那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所设置于海外的高等学府。
100年前,时任法国里昂市长的艾利欧先生,
将一座旧兵营赠给中国,
从此里昂拥有了中法大学。
里昂中法大学一角
中法大学是中国政府最早在海外设立的学府,
这座跨越百年岁月的“中国学校”,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富尔维耶尔山丘上,
斗转星移,今天中法大学旧址只有一段残垣断壁的围墙,
或许是当年旧兵营的遗迹。
石堡城门楣上用汉字和法文镌刻的“中法大学”
虽遭风雨剥蚀,见证着岁月沧桑。
半弧排列的汉字让人既感到中国书法之绝妙,
又有着历史的厚重。
法文流畅灵变,彼此相得益彰!
中法大学门楣题字
绿植繁蔭覆盖下的中法大学,
面积不大的校园,但感觉亲切温馨。
学校的主要建筑是由红色砖瓦砌成的两栋男女生宿舍楼,
还有一个提供假日活动的大会议厅、一间化学实验室、
一座供研究和休闲的图书馆、一个俱乐部、
一个餐厅,以及网球和篮球场,
可见当时中国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外活动是那样丰富多彩。
校园里还有一处罗马墙壁遗址,
既是校园唯一的一处景点,又是学生开展活动的地方,
由此处举目远眺,里昂旧城一览无余,
那时候的中国留学生经常在墙壁下拍照留念,
把照片寄回家以慰亲人思念。
百年前的中法大学图书馆一角
西方在经历200余年的文艺复兴运动后,
摆脱中世纪的束缚进入现代社会。
第一次世界工业革命后,
英国、葡萄牙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
率先进行海外扩张。
英国以坚船利炮,轰开了封建落后的中华大门,
虽经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推翻了帝制,
中国仍然深陷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苦难境地。
千百年的旧习惯和旧势力,经济与科技的落后,
没有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终结,
在清政府苟延残喘的最后时期,
随清政府驻法公使到法留学的李石曾,
却在1908年在巴黎郊区创办了一家工厂,
为在法国华人青年提供工作的机会,
同时办了一所学校,让在工厂务工的青年学习文化知识,
这为中国学子留法勤工俭学做出了难能可贵的尝试。
里昂中法大学创始人李石曾先生(1881年5月29日-1973年9月30日)
1912年即民国元年,李石曾提出了“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构想,
并与教育总长蔡元培等有识之士在京成立了“留学俭学会”,
极力支持、鼓励青年人赴法勤工俭学。
于是,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在中华大地上掀起,
1921年,在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的努力下,
通过募捐和庚子赔款余额,
利用里昂市长艾利欧捐赠的旧兵营,
在里昂设立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海外大学-中法大学!
中法大学一角
中法大学从开办至1950年因经费断绝而遭停办,
近30年的励精图治,风雨坚守,
这所大学先后有473名中国学生毕业,
这个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海外大学,
包括毛泽东老师徐特立先生,
以及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陈毅、聂荣臻等一大批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湖南新民学会的蔡和森、蔡畅等革命青年,
在毛泽东的积极支持下,实现了赴法留学的夙愿。
周恩来留学法国情景
另外还有赴法的杰出科学家朱洗、汪德耀、范秉哲,
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罗大刚、戴望舒,
知名艺术家常书鸿、王临乙,著名学者杨等。
短暂的里昂中法大学生涯,
确为中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人才。
当年邓小平的父亲得知可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消息后,
开明的他,立刻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并向亲友借钱,
把年仅17的邓小平送出四川广元的大山赴法留学,
老人家只想儿子有出息,却想不到,
他就此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红色江山,
并带领着全国各族儿女改革开放,
实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愿景的伟大设计师。
1921年留学法国的邓小平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回国前夕,
他让工作人员买了很多面包带回国内,
为当时健在的周恩来、蔡畅、聂荣臻等过去学子们,
带回了一份当年留法激情岁月中的美好的回忆。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情景
里昂中法大学作为中国大学的海外部,
曾在中法教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它在促进法国学术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同时,
也向法国人民介绍了中国文化,
加深了法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从1952年起,
里昂中法大学的圣伊雷内堡已没有中国学生,
1955年圣伊雷内堡成为大学生宿舍,
但"中法大学协会" 继续存在,
"中法大学" 的校名也保留原地。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赴法留学人员不断增加。
1980年在老校友的积极倡议下,
经里昂大学马莱基教授的多方努力,
中法大学(中国称之为"中法学院" )重新成立。
中法学院仍属协会性质,
但无论是管理形式,还是运行模式、招生等,
都与原来的里昂中法大学有很大的差异。
中法学院由法方单独承担管理工作;
学生全部为进修生,
学校规定"只为已有大学学历或有专业特长的人员
提供一学年高水平的进修学习",
同时规定学业结束后必须回国工作。
21世纪初中法大学终于结束教育使命!
在这串中国学子们苦心孤诣远赴欧洲足迹的下面,
是千年层层叠叠的“彩色足迹”,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从东方一路铺来,
在这里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里昂是欧洲中国丝绸最大的集散地,
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终点。
里昂夜市,魅力无边
驼铃古道丝绸美,至今犹闻汉唐风。
轻柔绚丽的中国丝绸,为欧洲带来了惊艳和华贵,
也使大开眼界的里昂人由此展开了一场纺织革命。
于是,聪明的里昂工匠们把源于中国的丝绸工艺推向极致,
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里昂倒成为了高端奢侈的欧洲丝织品的代名词。
1900年里昂丝织场景
到了清代,
清王室不得不纡尊降贵派丝绸匠人到里昂学习技术,
伴随这丝绸古韵、中华文明之风也吹拂而来,
1900年里昂是法国第一个在学校开设中文课程的城市!
里昂丝织博物馆一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