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是改变我们生活习惯的一年。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的影响下,很多 2019 年的生活习惯,在 2020 都经历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更新。对于像我一样的学生来说,最大的更新莫过于上课的方式。
在 2020,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几十人一起的大教室,而是一个设立于家中的以网课为形式展开的空中课堂。其实,无论是网课也好,或者是正常的教室授课也罢,他们的本质都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是网课存在,逼迫了学生群体走出了教室学习的舒适圈去学习通过网络获取知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所有的同学们都可以回到学校,但是我们对于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完成工作,以及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需求(某种角度上看也是生产力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手机将要承载的生产力功能,也会在将来被放大。
为此,我在这一篇评测中,我们一起来探索学生群体如何通过 iPhone 三件套(iPhone 11 Pro Max,AirPods Pro, 和 Apple Watch Series 5)的协调工作来发掘 iPhone 的生产力潜能,进而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
▲iPhone 三件套
举个例子,现在的我在课堂上全程通过 Notability 记笔记。通过 iCloud,我所有的笔记都可以在 iPad 和 iPhone 之间无缝同步,如图二。当然,相比于 iPad,用只有 6.5 寸的 iPhone 系统的复习效果不是最理想的。但是在碎片时间内有重点的观看适合的看笔记,已经比 10 年前拿着小小的活页本看英语单词和整理数学错题舒服了很多,尤其是通过 Notability 可以根据课程或是科研的项目笔记分类,使得笔记显得非常有条理。在我们用错题本做这件事的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工作去人工分拣,费时费力。
有了 Notability 之后,是当父母再冲你怒吼:「别老玩手机」时,你就可以无辜的把手机亮给他们,「看,我在用手机学习。」
▲Notability 的 iPad 与 iPhone 端展示,其中 iPad 端展示了我在 iPad 上的分类,iPhone 11 Pro Max 上显示了一个打开的笔记。
除了 Notability,另一个我经常使用的工具就是 MarginNote 3(MN3)。
作为一款 PDF 标注软件,Notability 简直是复习考试的神器。MN3 的使用是一个两阶段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在 iPad 或者 Mac 上阅读电子课本并进行标注,通过 MN3 自带的脑图生成工具。
在第二个阶段,我会用 iPhone 打开 MN3 生成的脑图,来观看知识要点,并通过电脑或 iPad 有重点的查看详细的内容。iPhone 11 Pro Max 的尺寸,对于观看脑图来说简直不要太方便,既不会特别大不方便迅速切换脑图位置,也不会特别小而看不清字。
不过,学习 MN3 是有一定学习成本的,需要花一到两天的时间去习惯。但是当 MN3 掌握熟练之后,分析效率就会有爆炸式的提升。
▲MarginNote 3 的 iPad 与 iPhone 端展示,其中 iPad 展示的是打开的电子课本,iPhone 11 Pro Max 展示的是脑图。
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来说,在家学习最大的优点就是 — 有床!俗话说,「舒服不如躺着」,躺在床上工作,一定是很多人对 work/study from home 的最大幻想。
但是,躺在床上刷手机可以,躺在床上用手机打字发邮件非常痛苦,不仅屏幕小,而且拼音输入法联想经常出错。所以每当我躺在床上收到邮件时,我通常的做法是在手机上写一个小小的提纲,然后通过苹果家的 Handoff 功能同步在电脑上。
▲通过 Handoff 实现手机与电脑的切换。
iPhone 对于学习的帮助如此之大,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拿到了手机就会不自觉的吃鸡推塔?主要原因在于因为家中没有学校的氛围。因此在下面一节,我们来讲一下如何通过 iPhone 三件套创造学习氛围。
干扰学习或者工作效率的最大的外部因素,就是嘈杂的学习环境。
楼上装修的电钻,楼下超市的喇叭,街上的车流,都会影响学习的心情,进而影响效率。这时候,AirPods Pro 就上场了。相比于上一代的 AirPods,新一代的 Pro 所带有的降噪功能,就是把家打造成第二办公室的声学隔段。
打开降噪模式,播放 Apple Music 提供的学习音乐背景音,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车流和电钻声音的困扰,而且还能舒缓焦虑,提升效率。
与其他品牌的头戴式降噪耳机相比,分体式的 AirPods Pro 对与戴眼镜的人「十分友好」,完全不需要担心耳朵和耳机罩上被眼镜压出痕迹。
▲通过手机切换 AirPods Pro 的通透模式。
当然,干扰学习氛围的外部因素,除了噪声,还有一个身边的诱惑,那就是玩手机的冲动。
在学校里,身边有老师的监督,所以玩手机这一想法被人为的抑制了。在家学习工作的我们如何控制玩手机的冲动呢?我在这里给出的解决方法,是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的基本原理是每工作 25 分钟,休息五分钟,这样能使身体和大脑的的工作强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从而提升专注力。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问题不是专注,而是自制力。因此,很多带有激励机制的番茄工作法 app 就诞生了。
我在这里推荐的是 Forest,在这款软件里,每完成 25 分钟的工作,系统就会给你种一棵小树,长时间坚持下来,小树就会长成一片森林。可是如果没有抵制住诱惑,那么小树就会枯萎。对于很多强迫症来说,不玩手机,保证森林的完整性,是对这片森林最大的尊重。打开 Forest,开工!
▲Forest 的开始界面以及我今年在 app 中种植的森林。
除了外部因素,学习氛围的打造生产力的提升也离不开使用者平和的内心。
苹果手表自带的呼吸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紧张的心情。通过一分钟的呼吸训练,可以有效的降低心率。我在日常使用中,会把呼吸这一项功能作为平和自己心态的一项重要工具。
比如在考试前,我会通过呼吸训练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使得自己达到最佳的考试状态。在进行需要特别专注的工作之前,我也会通过呼吸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来提升专注力。
▲Apple Watch Series 5 上呼吸应用的工作全过程展示。要特别指出的是,Apple Watch 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通信设备,切记不可以在大型国家层面的考试中携带!
除了有学习氛围,还要有学习动力。如何获得学习动力呢?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一下人人保时捷的小红书还有人均千万的知乎。但是这种方法有一点点饮鸩止渴的感觉,因为用久了就会慢慢变得麻木。
我最常用的方法,是设立短期的目标,从而保持自己学习的动力。
这里我要提到两款苹果自带的软件,提醒事项和日历。在资格考试之前,我会每天早上打开苹果自带的提醒事项软件,看一下自己的 qualify 考试还有多久,论文提交的 deadline 还有几天。每每看到日期一天天的变少,我起床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大。
在简单的梳洗之后,就来到了一天中最愉快的时间,为自己今日的规划画一张大饼。
「今天的目标是复习完线性系统和网络化系统,并且改完论文的理论部分」,然后再开心的给每一部分安排一定的时间,放在日历中。
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每每在日历上进行规划,身体就会不自觉的分泌多巴胺,感到身心愉快。更快乐的则是当我们完成了规划的工作,在提醒事项中打勾的那一瞬间,那是一种从脚趾传到头顶的畅快感。还有一个小诀窍,就是日历和提醒事项要做分类分类。
比如我在日历中就设置了课程,科研,生活,行程和其他五种不同的日历种类,我会给五个种类分别标注为不同的颜色,这样在安排一天的工作量的时候,就可以直观的去感受每一项的安排是否平均。
更棒的是,除了手机,Apple Watch 也可以随时查看每天的日历和提醒事项。通过设置特定的表盘,日历和提醒事项可以一直保持在手表的「置顶状态」,从而让鸡血随叫随到!
▲提醒事项和日历。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 50 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学校,日常的运动都是必要的。
那么新的 AirPods Pro,可以作为我们在后网课时代的主力运动耳机吗?或者换句话来说,运动的时候,这个耳机,会掉吗?本着科学探究的精神,我设计了「带上耳机跳大神」的实验,来检测新的 AirPods Pro 的佩戴稳定性。在带上了耳机跳了五分钟「大神」之后,我的眼镜已经滑落到到掉下的边缘,但是耳机依旧稳定。
▲耳机结果显示 AirPods Pro 在剧烈摇动头部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稳定。(头真的晕,未成年人请勿模仿)
不仅如此,我还拿出了 B 家的旧款 SoundSport 耳机做了一组对比实验。虽然 Soundsport 耳机也能保持稳定的佩戴,但是这款耳机的稳定的基础是耳机对我耳道产生了巨大的应力。在跳跃的时候,耳机的鲨鱼鳍边沿一直摩擦我的耳道,导致了我摘下耳机之后依旧有隐隐的难受。
▲ AirPods Pro,AirPods,以及 B 家的产品展示
提到 Apple Watch,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记录运动状态检测。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加持下,用 iPhone 记录运动无需我们进行繁琐操作。手机可以通过手表查身体参数的变化,从而自动判断正在进行中的运动并计算运动量。
比如在用 Keep 的时候,直接打开手机上的 Keep 并选择运动,然后打开手表端的 Keep,Apple Watch 就会自动开启并记录心跳等运动参数。但是苹果手表的能力远不止于此,新的 Apple Watch 增加了噪音检测的功能。搭配着 AirPods Pro 的降噪能力,我们可以降低身边的噪声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除此之外,苹果手表还是绝佳的幻灯片播放控制器。
▲通过 Apple Watch Series 5 切换幻灯片展示
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那样,在疫情结束之后,学生群体对于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实现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学生群体需要转变对手机的看法,去挖掘手机当作生产力属性,才能让我们更好和更快的的适应时代的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