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
你一定听说过爱迪生说的那句“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原本很励志的一句话,不知何时起被莫名其妙加上了所谓的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往往比99%的汗水来得重要,原本励志的经典语录瞬间变成了一句“毒鸡汤”。因为新奇有趣,许多自媒体大肆宣传这“后半句”,导致不少人信以为真,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很明确地说,爱迪生压根没有说过后半句话。后半句真实出处来自是作家Cindi Myers,他十分敬仰爱迪生,因此在爱迪生名言加上了下半句。谁都不知道,这一添色,让整个句子瞬间变了味道,导致这后半句被广泛传播。这相当于一个造谣和辟谣的过程。
其实我国历史上的不少名言,也有这种被误解的情况。有些甚至是我们从小背到大的诗句。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们一般都会将其理解为月光照在了床前,但仔细一想,什么月光能够那么强,照到床上?
一轮明月
所以这个翻译其实是错的,错在了对“床”的翻译上。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为:床通窗,通假字,因此诗句可以被翻译成:明亮的月光晒在了窗户纸上。这样一来就比较说得通了。
而后来经过专家研究,又多了一种“床”的解释,他们将诗句中的床解释为:井栏。《辞海》中对床的解释为“井上围栏”,同时古人也说过“有井水处,为故乡”。因此诗句可以解释为:在秋夜中,诗人李白经过井边,看到月光晒在了井栏上,想起了故乡。
“学海无涯”这个词用来形容知识海洋无边无际。它的出处一说是来自明朝张岱的《小序》:
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而庄子在《养生主》早就提到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都表达了知识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但其实庄子那句话还有后半句: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因此整句话连起来的意思为:
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原本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永远看不到尽头的知识,这样会让自己死去。
书籍
这和爱迪生天才理论的后半句不是一样吗?将学海无涯这么励志的一个词,变成了毒鸡汤。笔者认为,正是庄子有后半句的原因,让目前“学海无涯”的出处为张岱的《小序》,被大家广泛接受。
那难道庄子不爱学习?不爱追求新的知识吗?也并不是这样。上面提到庄子的这句话出处为《养生主》,因此可以这么理解: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需要一个度,学习也一样。不要去过分追求知识,毕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缓慢的过程。
我们常说以德报怨,意思是不记与他人曾经的仇,还要给那个人好处。但正常人有几个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使做到了,也会被旁人不解。
其实原句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
所以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同意徒弟“以德报怨”的这个观点,还反问他,那用什么来报答“德”呢?因此孔子的回答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的“直”为:正直、公正无私。整句话的意思为:用惩罚来回报恶行,用善行来回报善行。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要拿善行来回报恶行,又用善行来回报善行,那不就是我们口中的“老好人”了吗?
“三纲五常”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不是孔孟之说,而是西汉董仲舒所提出。不少学者认为,儒家思想正是从董仲舒开始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
董仲舒
部分人所认为的三纲是传统封建思想,是糟粕。他们认为三纲中的纲为顺从、臣服的意思。但其实这并不是三纲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而法家思想,韩非子《孝忠》中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其中的“事”才是顺从、臣服的意思。
因此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纲的意思为榜样、表率。韩非子和董仲舒两句话的理论虽然看似差不多,但所表达的内容天差地别,千万不要搞混。
形容夫妻两人感情好,你会想到:相敬如宾、相亲相爱、宜室宜家。形容夫妻两共患难,你还会想到: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等。其中的相濡以沫出自庄子的《内篇·大宗师》,原句为: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原本以泉水干竭后的两条鱼,来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后人将它用来形容怀念或忘却那段共患难的经历。其实两者都没错,毕竟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