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
时隔14年
全球运动健儿
再会双奥之城
共襄冰雪传奇
开幕式上,一群孩子表演了一个特殊的节目——《奥林匹克颂》,他们来自河北阜平县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44名孩子最大的11周岁,最小的5周岁,全部来自2020年刚脱贫摘帽的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的普通农村家庭。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献唱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
带领他们走上音乐之路的,是邓小岚。邓小岚的父亲邓拓任社长的《晋察冀日报》在1939到1948年的9年间6次驻在马兰。“我们叫‘游击办报’,条件特别艰难,都是年轻人,当时我21岁,邓拓当社长才25岁。”报社和当地村民互相保护,马兰村有19个村民就因为掩护报社人员而牺牲了。
2003年,《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的老同志集资想要立一个“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没事儿她就去看孩子们上课。
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跟着邓小岚走出了大山
“你们会唱歌么?”后面故事的开端,就是这样一个随意的问题。一次邓小岚扫墓的时候,在树林里碰见几个小孩在地里自己玩,随口问“你们会唱歌么”?结果发现他们完全不会唱,“别说国歌了,连一首歌也不会唱”。
排练《欢乐颂》
她把自己多年学音乐的经验用在了山村小学里,学校里从此多了一门音乐课。“这里的孩子音准不好,自己也听不出来,只能通过记忆和多听,慢慢学、慢慢感觉。现在乐队里能够合在一起唱好的已经很多了,过去可能5个孩子里能挑出一个,唱得还不好。”教唱歌不到一年,邓小岚从北京带去了6把闲置的小提琴,包括她自己的和儿女的。
当教音乐成为常规后,邓小岚一半的精力就都花在马兰了。“回家还想着得买点什么,教材该用什么,老伴说:‘我就整天和我的小狗相依为命,要不然没人跟我说话了。’”
拉手风琴的孩子王金龙
阿里拍的“马兰童谣”的片子已经感动了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拍完,每次快要结束的时候,都有新的想法。“那就接着拍吧。”阿里说,“也许这些孩子会很红,也许他们会上春晚,但是我们希望的,是音乐让他们的心灵变得美好,美好多一些,幸福的童年就长一些。”
近20年过去,音乐改变了这个偏僻小山村里孩子们的生活,给他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并且通向外部世界的门。他们也回馈给世界美好的歌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