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降价,咖啡来凑。
近日,茶颜悦色南京首店开业,买家排长龙、黄牛“天价”代购之外,这一网红品牌最终落下一枚咖啡棋子。
从调整薪资、产品涨价到走出湖南拓土、上新咖啡,茶颜悦色摆脱颓势的姿势与一众同行别无二致。近年来,越来越多茶饮企业盯上了咖啡生意。其中,奈雪精品咖啡系列8款产品单杯价格为15元至22元不等。喜茶5款咖啡产品数量不占多,但价格带更低,单杯价格低至8元。
前有中国石油、中国邮政、同仁堂入局,后有茶饮企业扎堆进军,对于大部分跨界企业来说,杀入咖啡这一行业绝不是只为了卖一杯饮料那么简单。
低至4元/杯,奶茶店吆喝咖啡
低价正成为打开咖啡市场的一张王牌。
奈雪咖啡系列产品单杯价格为15元至22元,喜茶咖啡则从8元至19元不等。相比之下,CoCo和蜜雪冰城同样咖啡产品选择不多,价格却也更为亲民。CoCo以拿铁为主,单杯价格在12元至17元之间,加料可能超过20元,蜜雪冰城美式4元/杯,拿铁6元/杯。
自营之外,设立子品牌或并购也成为快速扩张棋子——蜜雪冰城推出咖啡子品牌“幸运咖”,乐乐茶打造专业咖啡品牌“豆豆乐”,今年4月,书亦烧仙草入股“DOC咖啡”。追溯至去年7月,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由喜茶领投……
疫情之下,新茶饮行业出现增速阶段性放缓,受主要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影响,香飘飘、茶颜悦色等纷纷涨价,而喜茶、乐乐茶、奈雪等高端品牌则放低身段,打出“降价牌”。实际上,这本质上也是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真实写照,头部企业正急于打赢这场流量战。
“至于低价格带会不会带动更多的消费群体,理论上肯定会的。但是,不同企业的定位不同,所以也不能用价格这个单一因素判断对消费群体的确切影响。”江瀚称。
在伍岱麒看来,茶饮连锁企业涉足咖啡有优势明显。一方面,连锁管理经验成熟,另一方面,产品(奶茶和咖啡)消费人群接近,在营销和传播上有共通点。此外,从业人员也是同一人群层次,企业有管理经验。
不过,伍岱麒认为,这种跨界也有一定劣势,“首先,这两种产品相互有一定替代性,相当于自家企业的门店相互竞争;其次,毕竟是一个新领域,也需要做相关行业的学习,奶茶企业成功不代表咖啡赛道也能成功”。
引流利器,咖啡“基因”被激活
茶饮企业转战咖啡赛道“曲线出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邮政、同仁堂、华为、李宁等各行各业同样重金布局涌入咖啡赛道。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称,李宁虽然没有做咖啡的直接经验,但是在做大消费和连锁零售业方面,与做咖啡产业相通。包括李宁、中国邮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同仁堂等在内的龙头企业之所以钟情咖啡市场,一方面因为咖啡行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另一方面,它们自身作为实体商业服务业,具备一定规模的网点优势与消费场景,和咖啡业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和协同性。因此,咖啡才成为这些企业跨界的香饽饽。
咖啡热度已经升温。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的咖啡相关企业超16万家。从投融资情况来看,2013年以来,国内咖啡项目共获得融资237次,披露总金额超两百亿。
从融资轮次上来看,咖啡品牌在国内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早期融资占比超70%,种子轮/天使轮、A轮以及B轮分别占34%、32%和7%。
在其看来,咖啡的外延已经被不断扩张,大多数城市的咖啡市场中,人们对于咖啡的需求不仅仅是喝一杯,而是一种服务。此外,咖啡已成为线下场景吸引流量的利器。无论邮局、书店、加油站、药店、服装店,发展咖啡业务目的在于更好地吸引用户来店内消费。
伍岱麒介绍分析国内咖啡赛道时称,单从咖啡连锁企业来看,已经形成了以星巴克、瑞幸等头部品牌为主流,区域性品牌争雄的竞争格局。其中,头部品牌以一二线市场为主,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当前,咖啡店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较低,人均消费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和Statista数据,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为861亿元,预计2021年达到113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远高于全球市场中个位数增速。
创业诱惑,30万元投入半年回本?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朱保举,在上个创业项目被互联网巨头收购后,开启了新的创业征程并瞄准咖啡。
朱保举坦言,这一选择与其是朝阳产业关系很大。“这是一个具有千亿规模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可能达到万亿,盘子足够大。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已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对于创业者而言是很好的机遇。”国内咖啡消费占比不高等多重利好,都让朱保举动心。据了解,朱保举的小咖咖啡,自2017年创立以来,先后得到黑马基金、风云资本、水木资本等多家资本投资。
不过,朱保举也指出,咖啡行业的入行门槛并不低,“相比于奶茶,从原材料选择和筛选、咖啡师培训、供应链保障、产品研发到门店的选址和运营,咖啡行业都有较高专业性要求”。
据朱保举介绍,对于一家咖啡店而言,固定成本包括租金、装修、原材料、员工工资等,如今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成本也在上涨。
目前,这一品牌对于加盟商的开放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做区域总代理,一种是开加盟店。据其介绍,区域总代理需要至少开一家加盟店,但是不需要支付加盟费,“代理主要靠模式赚钱,可以发展下级加盟商来收取加盟费,还可以享受供货的返利,包括后期的管理费。”
不同于做代理可以“坐着数钱”,在这位工作人员口中,加盟店同样利润丰厚。以北京为例,加盟费为13.8万元(面积在50平米到70平米),外加装修费(预计10万)、租金、设备费(预计6万)、物料费(预计1万元用2周)、员工工资等总成本预计达到30万左右。
“在北京地区,我们品牌的咖啡客单价在20元-25元之间,参照以往数据,每天大约可以出售300杯咖啡,日流水在7000元左右。我们品牌的咖啡毛利约为75%。”按照这位工作人员的账本,不管是代理还是加盟,貌似都是一笔好生意,“投资小、回报大、盈利周期短。”
事实上,虽然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足够大,但是随着各路玩家纷纷涌入,咖啡赛道竞争加剧,行业“内卷”已经越来越严重,这无疑增加了个体经营者的入场风险。
市场上一直流行一个段子:“奶茶蛋糕咖啡厅,10个加盟9个坑”。
据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很多加盟广告都是快招公司发布,其打着知名品牌的名头招商,但是往往是子品牌或者旗下品牌。对于不收加盟费的公司,保证金、管理费、物料费、设备费、装修费等一堆名目可以收钱。“很普遍的乱象就是总部卖给你的物料,会比市场上贵很多,而你又必须买。还有品牌口头承诺2公里内不开第二家,但是不写进合同,如果你的客流量做起来了,就会在你旁边开直营店抢生意。”
根据餐宝典2021年9月发布的报告,在餐饮业门店淘汰率较高的品类包括咖啡、面包、茶饮等。其中,11.5%的咖啡店活不过三个月,而42.4%咖啡店持续运营时间超过2年,已经属于“老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