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元逐渐开始过剩以来,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对外短期债务激增,美元的信用基础发生动摇。1960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第一次美元危机,美国与其他国家相继采取了很多措施,以缓解美元的劣势,如1961年10月建立黄金总库;1962年3月签订“货币互换协定”等。但是60年代中期越战爆发后,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继续下降,各国分分预期美元会贬值。1971年5月,再次爆发美元危机,美元贬值之势无可挽回。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终止每盎司35美元的官方兑换关系。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宣告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特里芬难题”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就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承担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而这必须有储备货币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完成。但各国手中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则对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越缺乏信心,并且越要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这个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的矛盾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2,汇率体系僵化
各国经济发展的起点不同,发展程度与速度也不同,客观上要求有适应不同国情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不同的问题,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体系限制了国别经济政策的作用。
3,IMF协调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能力有限
由于汇率制度的不合理,各国国际收支问题日益严重,大大超过了IMF所能提供的财力支持。另外,在IMF贷款条件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及其不利的地位。从全球看,除了少数国家的国际收支为顺差外,绝大部分国家出现了积累性的国际收支逆差。事实证明,IMF并不能妥善的解决国际收支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