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既是实现学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桥梁,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147所入选高校,是我国培养一流人才的第一方阵,而在全国1200余所本科高校中,占据绝对主体的非“双一流”高校则是人才培养的中坚阵地,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水平。在冲击一流的道路上,不少非“双一流”高校深耕学科专业建设,努力创新办学模式,提升专业实力,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绩!
2022年6月18日,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正式发布,排名包括568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榜单发布的是所有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中排名位列前50%的高校,共有990所高校的30242个专业上榜。本文分别提取了非“双一流”高校上榜专业数量50强和A+专业精度50强,让我们一起来共瞻这些高校的专业建设实力与风采!
专业齐全!这些高校上榜最多
上榜专业数量是高校专业建设规模和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次排名中,非“双一流”高校上榜专业总数前五名分别为扬州大学(121个)、青岛大学(100个)、昆明理工大学(98个)、长江大学(98个)、江苏大学(97个),他们开拓进取,全面建设高水平专业,在师资、课程、教材等方面获得了高度认可。
此外,在非“双一流”高校上榜专业数量50强中,师范类高校占据了18席,备受瞩目。其中上海师范大学(91个)、河北师范大学(84个)、福建师范大学(82个)、杭州师范大学(78个)、浙江师范大学(71个)等高校表现优异,均拥有2个及以上A+专业。理工类高校占据10席,除昆明理工大学外,南京工业大学(93个)、广东工业大学(92个)、齐鲁工业大学(70个)等高校同样大绽光彩,A+专业数均在2个及以上。
扬州大学上榜专业数量高达121个,稳居非“双一流”高校之首。其中工学、农学类专业最为突出,乳品工程、烹饪与营养教育、动植物检疫、兽医公共卫生4个专业均被评为A+等级。农科是扬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多年来,学校打造形成了服务“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农业食品安全优势学科群,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7项。其中,“十三五”期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全覆盖”,为牢牢端“好”中国人的饭碗贡献了“扬大力量”。
青岛大学上榜专业数为100个,位居第二,其中标准化工程被评为A+等级。根植齐鲁大地,百十余年来,“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成为青岛大学的办学底色。首批“中国纺织大匠”、“蛟龙”号脐带缆主要设计者徐连龙、中国工程院王玉忠院士、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张清华教授、印染行业专家毛志平教授等千余名优秀校友,从青大出发,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可以说,青岛大学已然成为一流人才成长的摇篮。
昆明理工大学此次共有98个专业上榜,其中机械工艺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获评A+等级。作为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昆明理工涌现了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重要科技成果。如屈维德教授首创“冲击消震原理”,应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刘北辰教授发明了世界首座倒张拱钢索桥……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昆明理工大学正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砥砺奋进。
此外,作为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长江大学有98个专业上榜,其中商务英语获评A等级。近年来长江大学高度重视专业内涵建设,对标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江苏大学97个上榜专业中,机械电子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农业电气化、环保设备工程4个专业被评为A+等级,工农特色尽显。近年来江苏大学向上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向下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始终坚持科研与时代共振,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国家自科、社科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琳琅满目。
理工科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类型。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和“新工科”背景下省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本次排名中,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理工类高校表现突出,实力不俗。
南京工业大学的A+专业工学特色鲜明,包括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化工安全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科研实力卓越的南工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南工的工科专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广东工业大学有3个专业被评为A+等级,分别为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值得一提的是,这3个专业分别在2019年度、2020年度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实现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弦歌不辍,薪火相传,60多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已为社会培养了40余万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齐鲁工业大学的新媒体技术和区块链工程同样被评为A+等级。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取得了系列成果和良好成效。如构建“德智双学分制”、扩充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课程资源共享。建校70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类高校以培养师范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一直都是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院校。本次排名中,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高校中独树一帜,表现优异。
本次排名中,上海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高校中上榜专业数最多,为91个,其中小学教育和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获评A+。上海师大的小学教育专业入选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专业建设实力备受认可。近年来,上海师大从专业数量的增长逐步转变到专业质量的巩固与提高上来,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各本科专业的办学水平,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专业。
浙江师范大学则是拥有A+专业最多的师范类高校,其中人文教育、机电技术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财务会计教育5个专业均被评为A+等级,专业实力比肩一流。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坚持“以本为本”,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印发《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江师范大学专业撤销标准》等文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积极发展新兴专业的同时,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专业整体结构持续优化,专业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卓然成绩的取得,当是实至名归。
此外,师范类高校还有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表现不俗,均拥有2个及以上A+专业。如杭州师范大学共有78个专业上榜,其中小学教育、健康服务与管理2个专业获评A+等级。2019年,杭师大小学教育专业继获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单位后,又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实现了小教专业跨越式发展。该专业以“名师引领未来名师”为宗旨,具有“厚专业基础、宽学科知识、强教学技能、重艺术素养、高师德修养”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杭州师范大学的一大优势专业。
专业精尖!这些高校实力一流
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既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A+专业数可以反映学校高水平专业的数量,但A+专业总数有限且受限于学校的规模,A+专业精度(本校A+专业数占本校参评专业总数的比例)则是评价不同规模的高校专业整体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
在非“双一流”高校A+专业精度50强中,单科性大学表现抢眼。政法、艺术类高校分别占据12席、11席,成为本次排名的一大亮点。其中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警察学院占据前5名,他们特色鲜明,专业建设质量斐然。
首先,政法类高校占比最多,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浙江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均位居排名前10,A+专业精度都在30%以上。尤其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A+专业精度高达58.3%,稳居非“双一流”高校之首。被誉为“警界清华”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有7个专业获评A+等级:侦查学、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公安情报学、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成绩卓越。
艺术类高校中,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均进入排名前10。其中北京舞蹈学院A+专业精度达到57.1%,在非“双一流”高校中位居第二。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专门化的舞蹈教育高等学府,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4个专业均被评为A+等级,实乃当之无愧的“舞蹈家摇篮”。具有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北京电影学院,其A+专业精度超过了40%,A+专业数量更是高达10个,在非“双一流”高校中仅次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电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艺术创作为支撑,形成了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积极为中国电影教育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医药类高校中,首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的表现可圈可点,A+专业精度均位居前列。首都医科大学的假肢矫形工程、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儿科学等7个专业获评A+等级,其中假肢矫形工程、助产学专业位居全国第1,展现了极高的专业建设水准。沈阳药科大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等4个专业被评为A+,其中医疗产品管理专业排名全国第1,在专业生源和专业条件等方面获得了高度认可。
语言类高校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专业实力令人惊艳,共拥有英语、日语等11个A+专业。作为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涉外法治研究的重要基地,广外人才荟萃,建校以来,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黄建华等名师大家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师资队伍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4.6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高达95.50%,为培养一批又一批高质量语言人才筑就强基。此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同样拥有多个A+专业,亦是培养国际语言人才不可或缺的高校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