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6日,安徽阜阳,2014年初,刘强和爱人丁秀娟这对小夫妻拿出两人打工多年积赞下来的2万元,注册成立了“强英服装被罩被单加工厂”,专门从事来料加工和订单生产。几年来,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加工厂由刚开始的2台缝纫设备发展到现在的7台,并招收了附近4名留守妇女来厂里打工。
2016年9月16日消息,安徽阜阳,2014年初,刘强和爱人丁秀娟这对小夫妻拿出两人打工多年积赞下来的2万元,注册成立了“强英服装被罩被单加工厂”,专门从事来料加工和订单生产。几年来,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加工厂由刚开始的2台缝纫设备发展到现在的7台,并招收了附近4名留守妇女来厂里打工。图为2016年9月16日上午,刘强和爱人丁秀娟开着电动车来到10公里外的阜阳临沂商城拉布料到自已的厂里加工。
刘强走路时身体依然有些不稳。刘强说,他的身体残疾为三级,爱人丁秀娟的为四级,他们办缝纫加工厂,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担心淋雨,刘强在装好布料后往车上盖防水雨布。
刘强在记账。几年来,刘强已经养成了每天把拉进来的布料数量、加工成的规格、每几年来,刘强已经养成了每天把拉进来的布料数量、加工成的规格、每件的加工单价和总收入金额记录在本子上的习惯。他说,这样自己可以计算出生产成本和收入情况。“加工的布料都是按件计算,一般每件是五毛钱,给工人们的加工单价是三毛五,再除去翻、叠打包成捆的费用一件一毛五,其实每件收入只有五分钱。”
“公司成立时的2万块钱还是俺俩打工积赞的,一开始没有订单,我就到市区的服装厂跑,接到订单后,俺们两个就晚上加班做,生怕耽误了交货日期。”说起创业之初的艰难情景,刘强显得有些激动。
布料拉到家后,刘强忙着卸货,丁秀娟开始用剪刀把布料分解开。因为农忙,厂里的工人们都回家干农活去了,这几天拉进来的加工布料基本上是由夫妻俩人来做。
今年26岁的刘强是安徽阜阳颍泉区周棚镇刘堂社区农民,小时候因脑瘫导致行走困难。2008年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来到阜阳万豪服装学校学习缝纫技术。在学习期间,认识了同是来学习技术的阜南县肢残女孩丁秀娟,并产生了感情,后在学校负责人的说和下,两个于2011结为夫妻。(刘强和丁秀娟结婚照)
刘强所在的村庄有不少留守妇女,当她们看到刘强夫妻俩在家每个月能挣二三千元时,希望也能到他的加工厂找点事做。就这样,刘强和爱人丁秀娟商量后,又先后购买了5台缝纫设备,并招收了附近四名留守妇女进厂打工。
“因为是按件计资,所以有活时,她们一个月最多可以收入到近三千块钱,平时一个月基本上都在一千元左右。”刘强说,为了让大家都有事做,他和爱人丁秀娟要三天两头去合作的公司拉布料。
2016年9月16日,安徽阜阳,2014年初,刘强和爱人丁秀娟这对小夫妻拿出两人打工多年积赞下来的2万元,注册成立了“强英服装被罩被单加工厂”,专门从事来料加工和订单生产。几年来,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加工厂由刚开始的2台缝纫设备发展到现在的7台,并招收了附近4名留守妇女来厂里打工。图为2016年9月16日上午,刘强和爱人丁秀娟开着电动车来到10公里外的阜阳临沂商城拉布料到自已的厂里加工。
在丁秀娟忙碌的时候,女儿躺在一旁的地上独自玩耍。刘强说,女儿出生后,夫妻就领了独生子女光荣证。“亲朋好友都劝俺俩今后再要一个孩子,但是考虑到身体和经济原因,最后还是决定领了独生子女证。”
三岁的女儿很懂事,看到刘强在忙时,便跑了过来帮忙,嘴里还不住地喊着:“爸爸,我来拉,爸爸,我来拉。”
刘强和爱人丁秀娟在工作中。刘强说,如果拉来的布料全部让工人们做,自己一天赢利只有五十块钱左右,要是夫妻俩参与生产,一般一天可以收入120块钱。
2014年6月份女儿出生后,两人结束了打工生涯,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厂房,注册成立了“强英服装被罩被单加工厂”。
刘强兄妹三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身体不好,奶奶年过八旬,弟弟在城里学习技术,平时只有妹妹过来给他们帮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