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们的愤怒源于我们的脆弱——欲求不满——弱小而不能达到我们自身的期待。当我们的能力不能匹配上我们的野心,我们会很痛苦;当这种匹配被别人从容公开展示,我们就会更痛苦。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太弱。
在物质社会这么发达的今天,有时候我们还在抱怨自己的学习的不顺,工作的不顺。人有两种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当我们遇到苦难时,摒除了思维和情绪的干扰,勇敢地面对苦难,不逃避,生活最终会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复的。
创业是现在红得发紫的热门话题,但是太多人只是贸贸然选择,准备得却太少。林语堂谈论婚姻价值观的时候说,在中国婚姻家庭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但喜欢是人的本能,是人的天性,而爱一个人才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创业同样如此。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创业的书籍,不敢说都贴合实际,但很多事情等做的时候才发现需要补课已然晚矣。本篇内容其实只能算一个引子,让大家多学习思考,少走些弯路。
我们小时候都说过的一句话叫做:我们是早晨7、8点钟的太阳。仔细一算即便80后也还年轻, 90后更属于不到七点钟的太阳。非常有活力的年纪,更应该好好的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努力拼搏,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梦想。
过去、现在、未来,皆在一念之间;个性能化,心念能转,连过去的遗憾都可再度圆满,何况未来的命运呢?人生哪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这件事,六岁不嫌早,九十不嫌晚,是人终生都应列为首位的头等大事。怎么学?禅宗六祖路过一人家,听到一段金刚经,就循线找到了五祖,在五祖所创造的环境中,即使舂米、劈柴,也能日有精进。好老师必能创造好环境,好环境中人自然精进,这是我的经验,也是我的建议。
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在知乎上的回答内容。本文之外的其他部分内容见于作者知乎自选集《游戏人生与创业人生》,电子书上线于亚马逊、多看、豆瓣及网易云阅读。
一、创业自测
创业这东西,经验都是血和汗积累出来的,没经历过,听别人说出来不是大打折扣而是几乎无效。在定位创业方向之前,最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不要盲目创业。
美国创业学会有一套精简的创业者测评试题,可以进行自我测评作为参考。测评样题如下:
选项: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在急需作出决策的时候,你是否在想:“让我再考虑一下吧?”
2.你是否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找借口说:“是应慎重考虑,怎能轻易下结论呢? ”
3.你是否为避免冒犯某个或几个有相当实力的客户而有意回避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并表现得曲意奉承呢?
4.你是否无论遇到什么紧急任务,都先处理繁琐的日常事务?
5.你非要在巨大的压力下才肯承担重任吗?
6.你在决定重要的行动计划时常忽视其后果?
7.你是否无力抵御或预防妨碍你完成重要任务的干扰与危机?
8.当你需要做出可能不得人心的决策时,是否找借口逃避而不敢面对?
9.你是否总在快下班时才发现有要紧事要办,只好晚上加班?
10.你是否因不愿意承担艰苦任务而寻找各种借口?
11.你是否常来不及躲避或预防困难情形的发生?
12.你总是拐弯抹角地宣布可能得罪他人的决定?
13.你喜欢让别人替你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吗?
评分标准与计分:“经常”4分,“有时”3分,“很少”2分,“从不” 1分。然后将所得各题分数累计相加。若得分在15-29分,说明你是一个高效率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更会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30-39分,说明你大多数情况下充满自信,但有时犹豫不决,不可一概而论有时候犹豫是成功稳重和深思熟虑的表现;40-49分,说明你不算勤勉,应彻底改变拖沓,效率低的缺点,否则创业只是一句空话;50分以上,说明你目前的个人素质与创业者相去甚远,需用心培养和锻炼。
虽然问卷看起来教条,但我不得不承认如果当初真的认真评估过自己,至少我会选择跟随别人创业而不是自己创业,可能结局会好一点。
如果创业者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再结合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状况,对于能否创业,是否现在创业就会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如果最终决定创业,选择方向的时候可以考虑。
二、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创始人
NBA有一个普通的球员,叫Cory Joseph。他刚来马刺时,是个跳投技巧差劲、运球不够稳定,没一项可以拿出台面的菜鸟。就这样一个没有身高,没有弹跳,没有速度的普通学生的Cory Joseph,凭什么可以入选NBA?篮球界里人们常说:“You cannot coach the height.”,不过Cory的入选告诉球迷们更重要的是:“ You cannot coach HARD WORKING ATTITUDE. ”——“刻苦的态度是无法调教的。”
对球队来说,他似乎一直都把自己当作“零”来向别人学习,仅管他的球技已经进步不少。Cory没有明星命,不过因为他的刻苦耐劳、良好工作态度获得肯定,以至于他不像其他选秀顺位末端的球员 ,在新人年过后大多数已经离开母队。Cory的认真奋斗史,也代表了NBA大多数那些不起眼的球员的故事。
大公司的“高手”最容易犯的就是眼高手低,执行力不够,因为没有足够的团队与资源,因此挥洒空间打折扣。要不然就是犯了大头病,难以脱掉大企业的光环,身段摆得太高,难以合作,我称之为类高手。
创始人需要的是心胸、魄力和学习能力,同时找到真正能屈能伸的高手才能助一臂之力。否则类高手一来一去,这么一折腾,小公司的组织与文化恐怕禁不起变动。看到太多的公司在创业过程找了类高手以至于损失惨重。
作为初创公司的老板,应该自己将公司带到一个规模,再寻求转化或转型,这时找真高手来,同理念、给舞台、分享利润,成功机率会高一些。 当然,也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 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遇见一位高手,谈了一年直到理念契合,对方出力也愿意出资金建构自己的梦想,后来合作事业越做越有起色,可谓双赢。 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这位高手愿意冒险,全心投入完成自己梦想,而这位老板也愿意让利及给舞台,但这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小公司最好还是自己培养人才,真的来不及要挖高手,心里要有准备,能识人,给舞台,给利润,或许可以像刘备得诸葛亮一样如虎添翼。 但千万不要找到类高手。
无论是找合作伙伴、招人还是找投资,在一穷二白两手空空的时候,更多需要靠自身格局来吸引或影响对方。但往往越没有格局的人,越喜欢看关于格局的文章,并且倾向于认为自己不是“没有格局”,而是在每个选择上做出更有利的选择,或者是——“时间不等人”。
大家都喜欢过好日子,所以在职场上多的是混水摸鱼、宠爱自己的人,少有人自拿砖头砸自己的脚,挑吃力不讨好的做。 以前公司以前有一个公认超级难搞的玩家,大家闻之色变,所以没有哪个客服会自愿处理接待,最后有一位新员工说他愿意试试,这时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总算解决了一件烫手山芋的事。 这位员工一开始一样被骂得胡说八道的,但是他一点也不以为意,总是甘之如饴,甚至告诉对方,还有什么需求尽量说。 说也奇怪,这个刁钻的家伙骂声越来越少,有一次还破天荒的打电话来称赞这位员工。这位同事一年后用最快的速度得到了升迁,接下来被主管赋予更重要的任务,
我私底下问他为何可以如此忍受,他说,“我想让他来训练我,因为我是新人,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而同事、主管们都很忙,不见得有时间教我。客户只要不满意又愿意说,我就知道哪里需要改进,对我来说,他是最好的教练。况且,如果大家都怕的人我却可以服务好的话,那么未来其他的问题处理,对我而言就容易多了。”
所以,人生不见得都可以抢到好牌,能够把别人不要的牌,组合到自己的牌阵,却能玩出一手好牌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大部分的人,在乎的总是自己的利益、自己能够获得什么,而当这样的态度总是会在未来某一天成为压垮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
建立信任感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是靠许多情感的堆叠与时间的累积所催生出来的连结,但要让信任感瓦解,真的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而在没有信任之前,做什么样的选择,则完全取决于“共识”。和格局大的人如果有共识,才真正说明你有格局。
做人首重什么?饮水思源。在我们刚出社会初出茅庐的时候,要么是上班,要么是自行创业或当Soho,但不管是上班或创业,一定都会有一些在你初期不成材或你还是新人的时候,带着你、引领你、甚至提携你的前辈或主管。有可能是协助你处理问题与善后、也可能是给你在一旁安慰的资深前辈、又或是在你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商业模式赚钱计划的时候,愿意提供你人脉与资源或资金的天使投资人。投资者以资本换股权合情合理。 投资人并不只是那个贪婪的摘桃人,好的投资人会帮你一起种树、施肥、浇水、灭虫,所以理所当然他也有资格分享果实。
饮水思源的道理人人懂,但我看到能做到的人真的不多。如何在合作最开始的时候让对方受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管在做任何事、说任何话以前,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会是成长的第一步。
天使投资就是整个社会的镜像,有多元的需求、多元的群众,有热血的登高一呼,也有务实的在地声音,有人风光一时,也有人默默离开。 包括出资者或创业者,都是曾经试图实践梦想的人;成功与失败,总有人得意或失意。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不仅是开设高科技公司,创立任何一种公司,都需要把自己要做的行业和大环境先研究清楚,把所有可能相关的机会放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拼图。只有经过多年的历练的人,才会我知道大的拼图是什么,然后集中精力做其中的一块或几小块。
不能用你现有的资源决定你做什么事,而是思考要完成你的事业,需要哪些资源。太多的公司或者个人,用现下手中所有的资源来决定产品的品质、自我的人生定位。你一不守住,就无意间就在走下坡路了。手中的资源是用来吸引更多资源的,一步一步的去完成小成功,大梦想。
三、启程之前
经常有人跟我说想创业,但是相关经验没有,我就问为什么想做?答案通常是“有兴趣”、“行业发展好”、“我认识很多朋友在做”之类的,兴趣是重要,但只靠这个是绝对撑不过创业时会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经验”却往往能让你快速的找到解决的方向。
创业这件事,有太多人都走过弯路,抛洒过狗血,包括我自己。出于很真诚的态度,如果不想浪费生命,请务必回答下面的四个问题——
1、你明确你的目标吗?
你为什么要创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不论是什么原因创业、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写出来,而且要非常精确,像打算在3个月内完成产品、或要在半年内达到每月30万元的营收;不要只用想的,因为用想的很模糊,当你“写”下了目标,你的生活重心、思考方式、花钱的方式等等,都会绕着这个目标打转;这就像很多人总是说“我想要很有钱”,但一直没有富有起来,因为只有想并没有做,而且也没有一个精确的目标,于是几十年来也都只在想的阶段。
然后用Excel做一份支出、收入的明细,做为评估创业项目是否能够执行。表格不要写得太复杂,我们不是会计师,最好是自己一下就看得懂,旁边的人也能懂。目的是为了对创业项目有一个较清楚的概念,也能从美好的幻想里真实的感受一下现实,了解自己是否太过乐观、有没有忽略了什么事?
看这份表时,一定要注意:
a.表里不是标准的会计,只是用来初估事业能不能启动、做成。
b.这是只是初估,让脑里对项目有一个概念,并不是详细的计算,在实际经营后一定会有出入。
c.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计算方式需自行修改。
记得,要适当的悲观一点,真正开工时会比较有弹性;因通常初创业的人都想得不够周全、又或者有一些执行后才发现的问题。
2、你真的了解这个行业了吗?
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开饭馆多年的人打算要做酒店都不见得做得好,更何况做不同的行业;如果你决心要投身进来,但都没有相关的经验,我建议不要急着开始,先去找相关的工作做个3个月到半年,认真的学习,有几个好处:
a.确认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因为自己创业苦10倍
b.可以学习到相关的技能、这项目会遇到的问题(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c.可以了解用户需求、工作流程、技术风险等,顺便物色自己的合作对象。
除非你很聪明、有大笔的资金,可以让你在经营的时间里慢慢学习、慢慢的烧钱,要不然不要没有经验就创业。
3、资金足够吗?
建议准备最少半年以上、一年的资金,因为基本上半年就可以知道能不能成功(当然必需每分每秒的投入);如果资金不足,明明就快要成功了,但资金却撑不到那个时候而失败,是很可惜的。而且,除了开创事业的资金外,别忘了生活资金,要计算到自己平日的生活、家庭开销,这部份关系着你未来面对事业以外的压力。
通常越是疯狂的创业者,往往越是穷光蛋,往往会到处找钱。但你越缺乏经验,越不应该拿外来的资金。花别人的钱很痛快,但也是牵制你创业目标的羁绊,原因在于:当你向外人请求资金融资时,你也得听命于他们。一开始大家有共识,还不会出问题。但发展下去呢?到头来终究是鸡飞蛋打。而且,花别人的钱会上瘾。天底下没有比花别人的钱更容易的了。一旦花光你就会再向投资人要钱。每要一次,他们就从公司再多拿走一些,知道你发现你面临两个选择:听从安排、一拍两散,不管是哪种,都可以当自己没有创业过。此外,筹资的社交会耗费心力,在你应该一心一意打造事业的时候,这些活动让你失去了思考创业正确的目标及时间耗费。
既然选择创业,宁愿穷着失败,也不要富着饿死。
4、想好退场的可能吗?(你能承担失败的结果吗?)
这是必须要想的,为了自己也为家人,要思考真的失败之后,失去的金钱、时间、甚至原本的前途,是可以承受的吗?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有更好的将来(金钱、前途、乐趣等),也没有太多的本钱可以重来,更要去思考退场。
有的创业故事很吸引人,借钱创业,终于成功的成为一个大企业;或为了投入自己兴趣创业,而在中年丢职去了高薪的工作,最后赚得比以前还多,当然成功的案例有可以学习的部分,但成千上万失败的创业故事没有人会报导。
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是赢家设定的,赢家设定的游戏规则就是确保他们永远赢,而我们永远输的陷阱,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是否常听到周边的输家在你耳边说:
这不符合过去的惯例…
这不是业界常态…在我们这个行业不能这样…
总之他们深陷在遵守游戏规则的框架。赢家的游戏规则内,你将永远会是输家。
你想赢吗? 你只有一个选择——打破规则!
太阳马戏团打破了马戏团内要有动物才叫马戏团的规则。
Swatch使手表从计时器,变为时尚的、个人的收藏品、艺术品层次。
Google打破了世界对入口网站的想像。
IKEA打破了家具是由专人送到家,店家负责组装的行规。
基本上所有成功的人、企业、事物全都或多或少打破了“规则”几乎无一例外。作为非专业人士,你唯一取胜的机会就在于不同的思路和策略。成熟的创业者,不是起步便头破血流,观念的革新比激进作为,更能发挥影响力,就算当开路的创新者,也不必是孤独旅人,利他利己的思维,反能吸引追随者。
请你勇敢打破规则,作为一个外行。如果你只能亦步亦趋,妄图靠“决心”取胜,还是趁早离开这自欺欺人的游戏吧。
四、不要着急出发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连续碰到了好几个“二次创业”的团队。二次创业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被老板坑了,产品赚钱了一分钱不分,还巴不得人走;有的是技术上出现了没有意料到的重大问题,导致产品延期而弹尽粮绝;还有的是没想清楚做什么,改来改去。但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团队都相当缺乏经验,很年轻就出来闯荡。
老实说现在的平均薪资和十年前比大约翻了一两番,但房价升了一二十倍,这是个很悲伤的年代。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拥有极低的机会成本去做出跟以往不一样的选择。而很多创业成功者也用自身的经验与经历,给一群年纪相仿但也正值彷徨或更想要做出一番结果的年轻人,给予加油与鼓励。
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许多迷惘与不安全感。但越是如此,越不能太着急。
从小的教育都给大家一个速成的心态,国外做学问准备一件事情常常是以年为单位,而不是像我们很多学生写论文几天几个月就可以达到。走在这个过程中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误以为路是长得看不见尽头,但其实并不是的,中间会遇到非常多的挑战,最后才会走向成功。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很痛苦,那就要庆幸自己是在对的路上。
我非常建议想创业,却没有在这个产业工作过的人,先去加入一家好的公司,学习个两、三年,再出来创业。
比如说互联网,虽然可以称为一个行业,但它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之下是科技,而之上则搭载了媒体、渠道、娱乐、服务等种种行业的数字化、去中间化。因此,它继承了科技对于精准的严格要求、媒体的快速变化、渠道的最后一公里战争、娱乐的大好大坏,以及服务的会员经营等诸多特性,再加上互联网独有大数据的取得、分析与应用,以及20年的发展历程,让全部知识经验被迫不断被融合、重新发明、重新使用,渐渐造就了今天这个超级错综复杂的结构。
因此,如果没有实际在这个行业里待过,要从零开始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想办法全面取得这些前缘的产业知识,并且能够化为实际策略与操作方法,事实上是非常困难,取得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常常需要在错误中学习)。而相反的,去一家已经有些成绩、规模又不会太大的公司上班,反而是取得这些关键行业知识比较低成本的方式。
如果三个条件差不多的新人,A 直接开始创业,B 先到公司上班一阵子后再出来创业,而 C 则是去大公司上班了十年才出来创业。从表面上看,一开始 A 的创业进度是领先的,因为 B 跟 C 都是去别人的公司历练。但 B 经过了加速,一旦出来创业,他到达终点的时间很有可能比 A 还要快上许多。至于在大公司待太久的 C,虽然很快比 A 与 B 累积了更多的知识与人脉,但由于太晚出来,到达成功的时间却是最久的。
当然这不是一个完全精准的模型,但它相当程度描绘了我想表达的意念,直接开始创业,不仅是成本较高、成功机率较低的创业方式,也很有可能不是最快到达目标的方式。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想创业却缺乏产业历练的新人来说,先去一家优质的公司学习一阵,实在是比较好的选择。
当然,即便你照着做了也不能保证成功,就像之前我在文章中提到过的错误依然看到大家在犯。我的路是我的路,你的路也还是你的路。但我们可以一起做的事情是,永远都不停止学习。
本文来源于创新工场孙志超知乎专栏,作者孙志超已授权鸵鸟电台发布,未经允许一律禁止转载。微信公众号:游戏制作达人。
创业小伙伴求扩散、求报道、求关注,请戳>>> 登记预约鸵鸟电台采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